close

花東縱谷秀姑巒溪 花東縱谷是指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狹長谷地,因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縫合處,產生許多斷層帶。縱谷由花蓮溪、秀姑巒溪和卑南溪等三大水系構成綿密的網絡,其源頭都在海拔23千公尺的高山上,因而形成了峽谷、瀑布、溫泉、曲流、河階、沖積扇、斷層及惡地等不同的地質地形,也造就了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其中,瀑布景觀方面,以富里羅山螺仔溪上游的羅山瀑布,高達65公尺的飛瀑奇觀最為壯麗。斷層則以瑞穗斷層為代表,瑞穗斷層位於掃叭河階東北方,又稱掃叭斷層,具有不連續地層和近乎直立之礫石層。花東縱谷  河流是花東縱谷的生命泉源。花蓮溪、秀姑巒溪和卑南溪三大水系,盤據了縱谷的北、中、南區。這三大流域分布甚廣,交織成龐大的網絡,不但左右縱谷的景觀,也挑動著縱谷的人文脈動。這些河流大部分發源於高聳的中央山脈,流水與山脈爭鋒,或迂迴或切割或交融,於是出現了溫泉、飛瀑、溪潭、峽谷、沖積扇、河階等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 高山溪流在水量暴漲時挾帶大量砂石,造成溪流谷地明顯的沖蝕與V形的切割。秀姑巒溪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海岸山脈的大港口層屬於海洋沈積物,性較鬆弱,易受侵蝕,因此在古老的年代,秀姑巒溪下游河道侵蝕海岸山脈,切割成壯麗的峽谷,並襲奪了古老花蓮溪的河道,形成了現在的秀姑巒溪,遊客於此泛舟之餘,均可欣賞到兩岸瑰麗的景致。新武呂溪也發生類似的現象,形成了南橫公路沿途的峽谷、斷崖。 河階是河流堆積與切割的見證。河川從上游帶來大量的礫石,在河床逐慚形成堆積層,後因地殼上升,使得河流侵蝕加劇,將河床上平坦的堆積層,向下侵蝕成新的河道,舊河床比新河床高了出來,如此周而復始,就形成了河階。花東縱谷1   縱谷因為板塊的碰撞,形成不少斷層,加上三大水系的支流,大都發源於中央山脈的東側,由於地勢陡降,山高水急,溪流從高山到谷地,距離雖只有短短幾公里,落差卻很大,許多溪流因而常見到賞心悅目的溪流景觀。

 

旅點特色  

七星潭四八高地

四八高地健行步道

奇萊鼻燈塔 說明:奇萊鼻燈塔與四八高地,過去一直都是軍事管制局,自從觀光結合花蓮地方政府,共同耗資上億元新台幣,打造一條連貫花蓮七星潭至鯉魚潭全長四十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兩潭自行車道」後,奇萊鼻與四八這兩處神秘境地色彩,也隨著自行車專用道的建成,而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成為花蓮多了一條親水又健身的好去處,即使很多花蓮本地人都認為這條專用道是屬於自行車專用而忽視,殊不知,從花蓮軍方靶場此處進入,一路山海美麗景色隨行,全長不到一公里來回,正是散步七星潭、遠眺中央山脈及俯瞰海灣的最佳據點,今天花東小資遊玩家親自帶路,帶您重遊花蓮七星潭,並行走步一樣的路線讓您發現真美水花蓮。

慶修院 說明:慶修院花蓮的三級古蹟吉安慶修院,由日治時期建造,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日式寺院,前身是日本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除了是日治時期移民過來的日本人最主要的信仰中心外,更具備醫療所、課堂室以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各式功能。寺內所供奉的主神有弘法大師、不動明王以及毘沙門天王,慶修院建築主體遵循日本傳統建造,以木頭構架為主,屋頂為日本式四注攬尖,最為特別的是四角銅板形式的「寶形造」屋面,以及中開房間向後延伸的「布教壇」。庭院內草木茂盛,生機勃勃,環境幽靜,充滿了禪意。

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1 說明:東華大學立於台灣東部,早年交通不方便,開發速度也較慢,卻因此保留住這豐富、美麗的自然資源,故花蓮又有台灣後花園之稱。

國立東華大學,正好坐落在花蓮縣壽豐鄉,是台灣東部第一所綜合大學,而東華大學校地之大也是台灣數一數二的,校地共佔地251公頃。偌大的校園中有三個湖,分別是東湖、華湖、和小華湖。其中,主要以東湖最為有名,校內大多數的建築物分別坐落在它的周遭,而湖上有座橫跨東湖的觀景橋,是觀看東華美景的好地方。由於花蓮的環境汙染少,廣大的校園內處處皆是自然美景,再搭配周遭的英式風格建築物,兩者相襯,如此景色令人有錯覺彷若置身外國……

悠閒的漫步東湖畔,蔚藍的天空下仰望白雲朵朵……宛若純淨潔白的棉花,一一散落在湖面上、在山巒間……若說人間仙境,也不過如此吧。找一天來這兒走走吧!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享受湖畔風光,遠眺青翠山巒,頭頂藍天白雲,呼吸清新的空氣,暫離繁忙的城市生活,體驗一次如畫美景中的悠閒生活吧。

吉安初英親水自行車道1  吉安初英親水自行車道2  說明:吉安初英親水車道吉安鄉的農田和山脈相連,景致美如畫,寫實派的作品,有農夫、有遊人,編織出這幅美麗風景畫。想要親近這美景,踩踏著單車再適合不過了,馳騁在「初英親水自行車道」,潺潺的流水劃破大片綠意,有著水流聲的陪伴,就算一個人欣賞風光,絲毫不覺寂寞,而是大感滿足呢。

南華村與干城村間的初英車道,沿途所見盡是芋頭、地瓜葉等作物,讓人體會初英山脈腳下的農野氣息。順著吉安大圳一路向南,短短一千六百公尺,落羽松森林最先以隨風擺盪的鮮翠綠葉,招呼著單車客,緊鄰的親水生態公園,小橋流水的造景,引人流連。自行車道以初英發電廠為終點,亦是大圳的水源地,灌溉吉安阡陌綠野。騎乘初英單車道,可與「吉安親山線自行車道」串連成一條單車遊的路線。好山好水的風光,很得遊客的喜愛,一到假期,由親子、情侶、三兩好友組成的一團團車陣,沉浸在純樸農村中,歡愉的心情也給吉安帶來不一樣的活力。鯉魚潭2

鯉魚潭環潭步道  

鯉魚潭划船時間 說明:鯉魚潭由於週邊遊憩資源豐富,鯉魚潭很早就發展成一處知名的風景名勝。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成立後,更整合現狀積極規劃,將鯉魚潭塑造成一處具可輕舟悠遊、單車環潭或漫步水岸的多元化遊憩活動據點。潭北設有遊客中心,遊客可由此取得最詳細的各項旅遊資訊;潭西的水岸休憩區裡設有各項親水活動與休憩設施,適合全家老少小歇賞景;長約5公里的環潭自行車專用道,讓鐵馬騎士們以車代步,享受怡人的湖光山色;標高601公尺的鯉魚山上更有數條森林步道,是享受森林浴、賞鳥賞花賞景的最佳健行路線。如果不想那麼快離開鯉魚潭,往南走幾百公尺,本處已規劃建設完成一處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露營區,並已於97612正式與民間廠商簽約完成,達成本局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方向。讓遊客體驗以天幕為帳、大地為床的野營樂趣。米棧3

米棧1 說明:米棧古道位於193線道42公里處的米棧國小旁,有著百年歷史的歲月的一條古道等待近代人的到訪。米棧古道是早期位於東海岸畔的水璉與壽豐鄉連絡道路(穿越海岸山脈),村民以肩挑的方式將稻米挑到米棧村而促成了「挑夫」的行業,造就了米棧古道挑夫的特有文化。米棧古道是當年東海岸原住民與豐田地區漢人進行商業交易路線,東海岸水璉村民就是靠著米棧古道,翻越海岸山脈。雇請挑夫把米,挑到米棧村,再橫渡溪水,賣到壽豐鄉,米棧名因此而來,蘊藏著許多歷史記憶於其中,修築好的古道以古法補強路面,營造出當年風貌,所有階梯、護欄都是該地社區發展協會以竹子、九芎樹幹及石頭構築,將歷史的記憶運用古法營造出來,而沿線也不乏木造觀景台、古早「傳聲筒」等體驗設施,希望能讓走路的人感受到過去那段挑夫往來的歷史路徑。雲山水漫步夢幻天鵝湖

雲山水漫步夢幻天鵝湖1 說明:雲山水,花蓮有座雲山水自然生態農莊屬於非常適合攜家帶眷來遊玩散步的休閒農莊,望著寧靜約四公頃的『夢幻湖』,湖水清澈見底,可以看到種類蠻多的魚類,自然也吸引許多候鳥及靠小魚為生的鳥禽來這覓食和定居。對於想來一趟生態之旅的遊客們是再適合不過了!農莊內種植滿多種棕櫚科的植物還有季節性開花植物、闊葉林等…因此,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到不同的美景隨著季節的變化,這邊的樹木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對於喜愛拍照的遊客們,更是絡繹不絕的紛紛來這裡拍照留念,看到照片都讓人驚艷不已!這裡是台灣可是卻拍出歐洲般美景的好祕境。兆豐農場會館 說明:新光兆豐農場總面積約726頃的兆豐農場裡,闢了四個人工湖、龍魚噴泉及瀑布等,可供遊客在湖邊步道散步,藉由綠蔭曲橋、大草皮、涼亭,達到休閒幽靜之效果。乳牛區位於農場的中央位置,開放擠乳作業供遊客參觀、瞭解,更有專人解說乳牛的生態習性及飼養方法,遊客可親自哺乳小乳牛,並有漁池供遊客垂釣,池畔可以烤肉、野餐。另外還有可愛動物區,是以家禽及供觀賞動物為主,並讓遊客直接親近、撫摸是深受遊客歡迎的活動。

全票 350  滿18歲以上及一般民眾(購買台灣自由行產品即享有門票免費)

優待票  250  13~17歲青少年或65歲以上老人、領有殘障手冊人士及陪同一位(需出示有效證件)校長夢工廠  鳳林校長夢工廠探索出產校長的秘密 

館舍特色 :校長夢工廠是閒置空間再利用,館舍利用原鳳林初中的校長宿舍作為館舍基地。 鳳林鎮至今投身於校長教職工作者共計有八十六位之多,如此「多產」的現象,似乎儼然成為鳳林鎮的最大特色,於是乎校長夢工廠的概念便逐漸成型。夢工廠的意義,在於校長為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實踐家,對於理想的實踐空間及執行程度上,遠比一般老師高出許多。也因為這樣,希望藉由所謂夢工廠的成立,繼續「出產」更多優秀的校長,讓更多美好的夢想不斷地編織下去。 校長夢工廠成立的最大宗旨便在於「勸學、勤學」,讓參觀民眾藉由緬懷過去,得以學習古人用心向學的積極態度。現在的校長夢工廠,除了持續進行鳳林校長的口述歷史紀錄外,更積極開發老文物的典藏工作。更提供空間作為當地學校機關作為藝術創作的展出場地。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讚炭工坊

立川漁場

立川漁場  立川漁場 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民國52年時,有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帶著全家家當離開雲林老家,來到台東開始一條艱辛的拓墾之路。8年後,這位已邁入壯年的青年又懷著新的夢想,來到花蓮,在河川水路交織如網的壽豐鄉河川新生地,創建了河蜆的養殖事業。為了感念家族與事業均因河川而立,因此將此地取名為「立川漁場」10年前,立川成功研發製造「綠川」黃金蜆精,並取得「GMP食品」認證以及「CAS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認證。之後又陸續研發出蜆錠、蜆精、蜊仔健素等多項產品,大幅增加傳統養殖產業的附加產值。立川漁場傑出的成就,除了本身養殖技術的創新突破之外,得天獨厚的優質環境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從高處俯看立川漁場,一畦一畦的天然湧泉養殖池猶如鑲著翠綠邊框的明鏡,映著天光雲影,像明珠般閃閃發光。近年來,立川逐漸轉型成為休閒漁場,遊客不但可以在這兒體驗舊時「摸蜊仔兼洗褲」的鄉土野趣,還可以在號稱是「老饕們的私家廚房」裡,品嚐立川特有的漁香美饌。現炒黃金蜆、清蒸貴妃魚、黃金蜆丸、以及鹽烤香魚與台灣鯛,都是遊客們不能錯過的招牌佳餚。至於「立川湧泉水族生態之旅」,更是一項兼具知性與感性的熱門活動。隨著工作人員的詳盡介紹,遊客得以一窺黃金蜆養殖產業的奧妙,並欣賞養殖濕地動人的飛羽之美。林田山2

摩里沙卡森咖啡館  消失的摩裡砂卡、林田山林場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早在西元1918年,日本人就已在當時稱為「森坂」(日文發音為「摩里薩卡」)的林田山地區進行伐木。到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如今再踏入林田山林場,那些遺留在山坡上的檜木房舍與舊鐵道,無一不是過往歲月的痕跡,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散發出一股令人動容的人文氣息。事實上,在林務局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除了各項日常生活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馬太鞍濕地

馬太鞍濕地2 馬太鞍生態濕地公園:馬太鞍休閒農業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腳下,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面積廣達12公頃。清淺的芙登溪發源自馬錫山,一路匯集自地底冒出的湧泉,由南向北蜿蜒穿過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滋養著這片沼澤的豐美生命。由於溪流的流速與深淺變化,營造出多樣化的生存環境,使得馬太鞍休閒農業區裡有多達近百種的水生植物;鳥類、蛙類、昆蟲及水生動物的種類與數量,更是多的令人驚喜。在馬太鞍休閒農業區田邊的任何一條水溝裡,都可以發現魚、蝦、貝、螺的蹤跡,處處充滿旺盛的生機。除了這些鮮美的水產,來到馬太鞍休閒農業區還可以品嚐到各種別具滋味的野菜。例如樹豆的豆子、麵包樹的果實、黃藤的藤心、箭竹的嫩筍、檳榔花穗與檳榔心、以及葛仙米、西洋菜、水芹菜、野苦瓜、木鱉子等等,在阿美族婦女的巧妙烹煮手法之下,每種野菜都成為獨具特色的桌上佳餚。此外,芙登溪裡現撈的魚蝦、香噴噴的紅糯米飯與鹽烤帶鱗的新鮮吳郭魚,更是馬太鞍休閒農業區的招牌美食。瑞穗牧場1

瑞穗農場 瑞穗牧場民國70年代,瑞穗牧場現址原是一大片的木瓜田,每當颱風過後,辛苦種植的木瓜常落得全數泡湯的下場。當年的地主想到常在電影裡看到美國西部牛仔騎著馬、趕著牛,奔馳在草原上的神氣與威風,於是跟友人開玩笑地說:「來養牛好了,從來沒看過牧草被颱風吹倒的,飼乳牛免驚風颱啦!」沒想到,這句玩笑話竟開啟了瑞穗的酪農事業。

除了每天現擠、現煮的濃醇鮮奶,來到瑞穗牧場還可以吃到香噴噴、熱呼呼的鮮奶饅頭;雖然個頭不大,但一口咬下,滿嘴全是濃濃的奶香。另外還有乳酪蛋糕、鮮奶酪、牛軋糖與乳製冰品等多種甜點,深受遊客的喜愛。在牧場的禮品部裡,更有許多深具牧場特色與風味的紀念品展售,除了大大小小的乳牛布偶,還有各種乳牛造型的馬克杯、文具、餐具與飾品等。這些可都是只有在瑞穗牧場才吃得到、看得到的哦! 

捧著一杯熱鮮奶,坐在露天咖啡座的樹蔭下,一邊欣賞牧場清新動人的遼闊景色,一邊品嚐各式鮮奶製品,整個人有如浸沈在一股悠然閒適的度假氣氛裡。這獨具魅力的旅遊經驗,或許正是瑞穗牧場之所以大受遊客歡迎的主要原因吧。大農大富平地森林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2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是一個新興景點,20115月才正式揭幕,相關設施與活動仍在增設中,位於花東縱谷的精華地段,是相當有淺力的一個據點。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境內的平地森林園區,園區規劃本持著『低碳、低開發、低商業性』三低的原則,設計生態、人文、美景與兼具環保特質的綠能設施,並期待能結合周邊的農業、文化、社區,帶動地方永續發展,創造優質的農村森林生態環境。遊客進入園區內,可放鬆心情,享受這個在縱谷中面積約40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平地森林,足夠來讓休閒踏青的人走一趟生態芬多精之旅。 花蓮的好山好水人盡皆知,身為一個森林園區,大農大富當然有相當完整的生態系,根據林務局較查,園區內各類植物多達400種,昆蟲類104種、兩棲爬蟲類動物44種、鳥類79種及14種的哺乳類動物,是生態觀查的最佳地點。當然平地造林計劃而成的園區一定要有森林,其樹種有十九種這麼豐富,惟本園區目前造林不到十年,要看到一大片森林需要耐心等候唷!而園區內的動植物需要耐心觀察,其中蝶類豐富,日本樹蛙、環頸雉則為常見動物,如要尋覓一些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則可留意看看是否有黃裳鳳蝶、八色鳥、朱鸝及穿山甲等朋友出沒在森林園區喔!掃叭石柱  掃叭石柱:掃叭石柱是相鄰的兩根巨大石柱,高度分別為5.75公尺3.99公尺。這兩根石柱位於瑞穗鄉舞鶴台地北側山坡上,面向紅葉溪谷,視野十分遼闊。 

「掃叭」是阿美族話「木板」的意思,根據阿美族人的傳說,大約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族人來到舞鶴台地開墾,突然遇到暴風雨來襲,於是趕緊撿起附近的木板來遮雨,後來就將此地命名為「掃叭」。 

由於舞鶴地區為阿美族原住民的傳統居住地區,因此在阿美族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跟掃叭石柱有關的故事。有一個故事是說:阿美族人在蓋房子時,必須圍繞著基地一起唱祖先留下的祈禱詞,如果有人唱錯,就會被大風颳走,所有的東西都會變成石頭,而掃叭石柱就是兩位唱錯祈禱詞的族人變成的。另一個故事則是:過去曾有一位阿美族的頭目,他的妻子產下一黑一白的雙胞胎孩子,被族人視為不祥的徵兆。為了部落的安全,頭目將這兩個孩子綁在門前木柱上,然後舉村遷移。後來這兩個孩子化身為石柱,永遠佇立在部落門前。 事實上,依據考古學者根據附近出土的文物來研判,掃叭石柱應是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卑南文化」遺跡,距今約有3千年之久,也是台灣唯一的史前巨石文明遺跡,因此,內政部已將掃叭石柱指定為國家第三級古蹟。不過,這兩根重達數噸的石柱究竟從何而來?是什麼人、用什麼樣的方式將它運送到這裡,然後樹立起來?這些問題至今仍然是個令人猜不透的謎,也為掃叭石柱帶來不少神祕的色彩。 up  北回歸線標: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位在北緯23.5度。每年夏至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回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地區,在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與花蓮縣豐濱鄉均設有北回歸線標誌。其中位於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1933年,當時是設置在瑞穗火車站西側;1981年時,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到舞鶴台地上,台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不過,北回歸線通過台9號省道的確實地點,其實是在目前北回歸線標誌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 北回歸線標誌公園內設有一個白色日晷造型的標誌,四週還立有中國傳統觀察天象的4種代表動物,分別是東方的蒼龍、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以及北方的玄武,稱為「四象」。每一象均含有7個星宿,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天象變化。另外在公園兩側的木製迴欄裡,設有許多跟天象、氣候、節氣、地球科學等相關的解說牌示,使得北回歸線標誌公園成為一處極富教育意義的遊憩據點。  玉富單車道

玉富單車道1  玉富自行車道,見證歐亞板塊擠壓的奇蹟台灣最美麗的自行車道:東線鐵路玉里段秀姑巒溪大橋建於1930年,由於橋面跨越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之斷層帶,長年以來經地殼擠壓運動造成第171819號橋墩間下陷落差嚴重,維修困難,嚴重影響列車行駛安全。。1989年起,台鐵開始規劃花東鐵路改線,截彎取直,由玉里直通東里,20073月完工,嶄新的豔紅大鐵橋成為玉里新地標。安通鐵道自行車道是玉里環鎮自行車步道的支線,利用從玉里到東里約10公里之鐵道前半段改建而成,是台灣第一條鐵道自行車步道,全長5.5公里,沿途風光明媚,其中以長達數百公尺的鐵路橋最吸引人,其下為河床寬廣的秀姑巒溪,是值得一遊的單車道。卓溪鄉南安

玉山國家公園

南安瀑布

花蓮南安瓦拉米步道1  瓦拉米步道、藏匿於玉山國家公園自然中的生態步道:瓦拉米步道位於花蓮玉里的南安,從步道入口至瓦拉米山屋長約13.5公里,沿途沒有太大的爬坡,是一條很輕鬆好走的步道,『瓦拉米』一名原自布農族語的蕨類,因此瓦拉米環境陰濕,夏天走起來十分涼爽,而冬天此地的闊葉樹葉子開始變紅變黃,山林看起來的顏色豐富,層次鮮明,甚是美麗。瓦拉米步道沿途美景有山風瀑布,在山風除了可以感受到瀑布一洩而下的清爽,也可以在此地的涼亭稍作休息;繼續走到步道的4.5公里處就是登山客口中的五星級露營區『佳心』,佳心目前已經有完工可以使用的涼亭、洗台及衛浴設施,免費提供露營者使用!繼續深入步道就要先辦入山及入園許可,申請即可達13.5公里的瓦拉米山屋,兒瓦拉米山屋也是需要申請的,所以喜歡登山的遊客在瓦拉米步道的部分可以規劃二天一夜的行程,深度的體驗瓦拉米步道。小瑞士六十石金針山  六十石山:六十石山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東側海拔約800公尺的海岸山脈上,這兒有一片廣達300公頃的金針田,與赤科山同為花蓮縣內兩大金針栽植區。為什麼會被叫做六十石山呢?據當地人說,早在日治時期,一般水田每甲地的穀子收成大約只有四、五十石,而這一帶的稻田每一甲卻可生產60石縠子,因此被稱做六十石(ㄉㄢˋ)山。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早在日治時期,這片山區本是一片繁茂的樟樹林,為了煉製樟腦而被砍伐一空。結果發現在空曠的山坡上,散佈著60塊巨大的石頭,所以這裡被名命為六十石山。 

從台9號省道轉進六十石山產業路後,經過一段蜿蜒的山路,即可到達六十石山的金針栽植區。不過一到達山嶺上,出現在眼前的這片優美而遼闊的田野景緻,立刻就能將方才行車的疲憊感一掃而空。一片片無邊無際的金針花田,有如一張張碧綠的毛毯,綿密地舖蓋在一重又一重的山嶺上,幾戶頂著紅瓦的農舍散置在綠意盎然的田間,形成一幅美不勝收的樸質風情。 

近年來,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六十石山興建了十座造型各異的涼亭,分別以金針的種別或極為優美的文詞命名,如鹿劍、觀親、尖閣、黃花、鹿蔥、山嵐、忘憂、萱草、丹棘及療愁等。站上涼亭,迎著山風,感覺自己彷彿變身一隻在空中翱翔的飛鳥,悠遊自在地徜徉在這片翠綠山谷裡。每座涼亭的景緻各有趣味,或可仰望海岸山脈,或可欣賞壯觀的金針花海,或可俯看縱谷田野景色;在夜裡更可觀看滿天星斗,猶如鋪灑在墨黑絲絨布上的碎鑽一般。羅山  羅山有機農村:翠綠山林環抱的羅山,位於素有「小瑞士」美名的六十石山南方,一眼望過去,映入眼簾的盡是層疊的山巒與一片片綠油油的田園,造就了羅山有機村為台灣最美麗的鄉村之一 ; 而當地居民為了保留這美麗的景色,全體齊心共同於羅山有機村推動無毒有機產業,努力打造羅山村為「全國第一有機農業村」,並且全年無休供應無毒有機農特產品給喜愛無毒有機的朋友。在羅山有機村除了吃得到無毒有機農特產品之外,還可以體驗到結合農業、生活、自然生態及在地歷史文化的農村生活,造就了羅山有機村成為台灣第一個結合生產、生活及生態三生一體的有機社區,再透過水土保持局積極輔導營造,已從一個淳樸的農村躍上世界休閒旅遊之舞台,更成為世界遊客所嚮往的 無毒有機樂活村 。

羅山活斷層、泥火山傳奇 羅山泥火山:羅山瀑布附近的羅山泥火山當地人稱為「鹽坪」,因為噴出來的泥漿不但含有瓦斯,同時也帶有鹹味。住在泥火山附近的居民,很早就知道收集從泥火山噴出來的瓦斯為燒水煮飯的燃料,他們可能是花蓮地區最早開始使用「天然氣」的人呢! 由於泥火山噴出的泥漿呈弱鹼性,並含有鹽類物質,且透水性不佳,所以一般植物並無法生長。奇妙的是,這種環境與海邊泥沼濕地的環境十分類似,因此有些原本生長在海邊的植物,竟然也可以在泥火山附近發現牠們的蹤跡。植物學者在這裡發現有彭佳嶼飄拂草、冬青菊、鋪地黍、三蕊溝繁縷及鬯蕨等植物,其中鬯蕨是一種十分稀有的大型蕨類植物,也是泥火山地形區內特有的指標植物。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池上飯包故事館:古早的「池上飯包」是用曾經進貢日皇的池上米,炊製成米飯,再以手工捏製成三角形飯團,放在竹葉上。其上舖放卜肉、黃菜頭、烤肉乾、豬肝、瘦肉片、一小塊蛋餅及當地大坡池所捕獲的小蝦和麵粉油炸成的蝦仔炸(炸蝦餅)及梅子以幫助開胃。包裝後將其以油麻繩繫牢,頗受旅客青睞。

池上飯包隨著時代的演變,早期的飯包,後來也放入燒肉、卜肉或以古法製作的醬菜,並以木盒裝妥。早期因為沒有盒子,所以當時並不稱為便當,而叫「飯包」。因為不是馬上就要吃,為了保鮮,飯菜都要做得乾一些,以維持鮮度及口感。

這就是「飯包」的特色!民國八十九年,集山機構將六十年老店池上飯包,導入新的經營團隊,重新命名為「悟饕池上飯包」。民國九十一年,「悟饕池上飯包」與「池上鄉公所」及當地士紳捐助早期農家器具而成立「池上飯包博物館」。民國九十八年,將原來的「池上飯包博物館」從靜態式展覽飯包歷史及農家文具,改造成互動體驗式,將飯包歷程以模擬早期實景呈現給遊客,體現古早味與一些即將消失的早期文化,並重新命名為「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池上鄉大坡池2  大坡池:原名「大陂」,又稱「大埤」,位於池上東側,緊鄰海岸山脈錦園河階崖邊,是因池上斷層活動而形成的斷層池,水源則來自新武呂溪沖積扇末端的伏流。池水向北側低地流出,成為秀姑巒溪的源頭之一。「池上」這一地名即源自大坡池,早年池上便當裡的魚蝦,也是來自大坡池。大坡池為一內陸淡水草澤地,由於天然環境良好,因此動、植物等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各種水生植物與鳥類、蛙類及淡水魚蝦等物種繁多。在台東縣政府的規劃與整治下,目前大坡池水域面積約有20公頃,週邊護岸及濕地也有20公頃左右,設有環湖步道與自行車道,是進行植物觀察、賞鳥、垂釣、健行、騎自行車等休閒活動的理想場所。伯朗大道天堂之路  伯朗大道:臺東縣池上鄉的一條田園小路,因拍攝了伯朗咖啡的廣告而廣受歡迎,被譽為是一條「翠綠的天堂路」。廣大翠綠的稻田,路旁沒有一支電線桿,真真實實感受到一望無際,不僅有著拍照的好景色,更能帶著心靈遠離喧囂擾嚷,親身體驗一次放鬆的純粹。

還記得小時候常常看到的伯朗咖啡廣告嗎?裡頭那一條兩旁沒有電線桿、沒有林立屋樓,只有綠油油稻田和散發誘人金黃色光芒的路,是多少人心中渴望想要再回去的地方。 

微風吹拂,一整片稻子隨之晃動,還以為這樣子美麗的鄉村景緻已僅存於記憶中了,但它真真實實的就位於臺東縣的池上鄉。 來到有著米之都的池上,不僅可以去參觀到稻米的碾製過程、體驗DIY活動等等,伯朗大道更是不容錯過的一大拍照地點。躺在兩旁是一望無際稻田的馬路上,開闊的視野似乎也撫慰了心靈,像波浪般起伏的鮮綠稻子,讓人彷彿置身在一片翠綠的海洋裡。 

在秋收季節時甚至可以看到如黃金般燦爛的一大片稻田,在你的身旁兩側蔓延,踏著輕鬆的單車,享受到最原始單純的農村景色。 
帶著你的心、耳朵、眼睛,來到這沒有喧囂擾嚷的地方,好好的去體會這一幅大自然所賜予的美景和精采吧!design

伯朗大道天堂之路

台東關山警察故事館  關山警察故事館:關山分局鑑於警察文物逐漸流失,因此特別將日本分駐所辦公廳規劃成「關警史蹟文物館」,由警察同仁提共早期文獻、史蹟文物等,有制服、刑具、通訊與保安器材、還有書桌書櫃文具、甚至古董手搖電話等等。最珍貴的史料是將日本警察與駐在所舊照片,製作成巨幅海報圖說,讓旅者一目了然關山地區的警政發展史,感受到日據時代的圖像記憶。在典藏文物中,有日本警察配刀、手銬腳鐐、戶籍資料、手搖防空警報器等,還有民國四十年到七十年代的警察制服、警察配件、警察標誌等等琳瑯滿目,當年的警察服飾裝備與今日的配備相比,有如天壤之別。

民國93年,縣長徐慶元參訪關山分局,看見手搖電話倍感親切,特別提供經費改善史蹟文物館設施,隔年完工後開放供外人參觀。為了推動觀光警政,台東縣警局鼓勵各分駐所,改善警察局嚴峻氣氛,關警特別申請經費布置「史蹟文化館」,庭園水池造景、客家燈籠、打穀機等等來展現「鄉村觀光的親和力」,甚至在庭園角落搭建咖啡廳,讓旅人可以休息喝咖啡品味。由於關警史蹟文物館位於偏遠的關山鎮內,又在警察局裡面,沒有醒目的路標指示,不好找。因此關山分局特別設立網路部落格「關警史蹟文物館」,讓旅人可以上網旅遊,如果想親臨關警史蹟文物館,可以網路預約。關山親水公園  關山親水公園位於紅石溪旁的關山親水公園佔地相當寬廣,總面積達34公頃,騎自行車遊園一圈約需半小時左右。其中動態親水區約佔總面積的3分之1,以各項戲水及遊戲設施為主;靜態親水區約佔3分之2,以人工造景的觀景亭台、賞鳥屋、人工湖、生態島及各種自然環保教育的展示為主。關山親水公園2  關山親水公園夏天是造訪關山親水公園的好時機,園內以天然湧出的伏流為水源,不但毫無污染,更是清涼無比。遊客們脫下鞋襪、捲起褲管,在安全又潔淨的人工戲水河道、噴泉廣場與戲水區裡,充分享受與水親近的樂趣,尤其是小朋友們,或在水池裡大打水仗,或在廣場噴泉間來回穿梭,玩得全身濕透還欲罷不能。關山親水公園5

關山親水公園6  關山親水公園天氣較涼的時候,也可以在靜態親水區裡,體會植物之美與賞鳥之趣。靜態親水區裡有一座長約800公尺的帶狀人工湖,週邊遍植草地且綠樹成蔭,雖是人造景觀,但卻顯得十分自然,並為棲息在湖中的各種野鳥提供了相當隱密的庇護,隔絕遊客活動對牠們造成的干擾。環湖步道上設有3處賞鳥屋,是觀賞野鳥的絕佳地點,站在湖畔的曲橋上則可觀賞水中悠游的魚兒,若登上高大的觀景台,更可眺望公園外週邊的田園景觀。 

動靜皆美的關山親水公園早已成為一處寓教於樂的休閒遊憩好去處,如果您還不曾去過,不妨找個時間,為自己安排一趟關山親水之旅吧!鹿野龍田單車慢遊1  龍田自行車道位在台東縣鹿野鄉的龍田自行車道為走遍鹿野的最佳休閒路線,全長約20.2公里,車道樹蔭眾多,騎起來異常舒適涼爽,車道地勢也較為平坦,四周為農田、茶田等農地景觀,也可以看到一大片的青青草原,因為鹿野高台就在附近,如果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飛行傘降落在此,可是平常看不到的特色景觀。龍田移民村  龍田村內祭祀金母娘娘的崑慈堂原為日本神社,曾是慈濟證嚴法師出家前第一個駐留處,具有特殊意義,會員眾多的慈濟功德會認養崑慈堂前的公園,且是必訪之地,使得歷經不同時代移民的龍田村,經由不同時代的洗禮,在台東縣以及全台灣無數社區中更顯得極為特殊。龍田移民村1  龍田村位於花東縱谷南段,北絲溝溪(鹿野溪)北岸鹿野高位河階,海拔170220公尺,為砂礫層河階,相當平坦,土壤膠結甚鬆,表土為黑色,地勢高亢,土鬆肥沃,是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期間選作移民村的主要因素。 日本在190919151931先後三次有計畫的在台東境內設置移民村,提供極優厚的補助,為移民建造住宅、醫療所、小學校、托兒所、神社、青年會館、公共浴室等及規劃整齊的農田與村道,在所有移民村中以龍田村開發最早,規模最大,隨後因墾地種植甘蔗完全失敗,移民政策也跟著宣告失敗,1918年開始設置本島人移民村,從台中、新竹、台南移入本島農民,但有有很明顯的種族歧視,沒有完整的規劃,公共設施欠缺,各家戶住宅樣式、面積參差不齊,無論村落建設或土地開墾均較放任。 台灣光復後,1961年調整行政區,將鹿野村分為鹿野、龍田兩村,鹿野村專指火車站一帶新聚落,而原日本移民村則稱為龍田,在龍田國小與部落活動中心尚可尋到些移民村痕跡,活動中心原為日據時代的神社,環境幽雅,龍田國小則保留相當濃厚的日本風味。 龍田國小原為日據時代的鹿野尋常高等小學,創設於19174月,專供移民村日人子弟就讀,校園內仍有日本式木造建築物,當年校長官舍保留得相當完整, 校園內的老樹群古木參天,綠意盎然,被台東縣政府列為珍貴老樹有榕樹、楓樹、黑松馬尾松共四棵,但馬尾松已被颱風吹倒,學校利用大樹設置戶外林間教室,使學生習於接觸自然,校園更規劃為八個環境步道,包含水生植物園、台灣原生樹園,設有植物識別表,讓學生認識校園植物,龍田國小被譽為台東最美麗的校園。 位於龍田村活動中心後方的崑慈堂,原為日本移民村神社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移民撤走,村民在神社供奉土地公,後改為祭祀金母娘娘的崑慈堂,曾是慈濟證嚴法師出家前第一個駐息處,具有特殊意義,慈濟功德會認養堂前的公園,神社遺物己成為公園涼亭的台基。龍田村景色迷人,充滿鄉野情趣,可以躺在馬路上,看著陽光穿透小葉欖仁樹的感覺,閉起眼睛聆聽風聲、樹葉磨擦聲,還有鳥叫蟲鳴聲,也可以隨時騎上單車,在筆直的聯外道路光榮路綠色隧展開生態之旅,體驗生命與自然相結合的動人時光。鹿野龍田單車慢遊  龍田自行車道附近也有許多景點可以欣賞,如知名的小葉欖仁綠色隧道,綿延一公里的綠色隧道可不輸通往台東市的綠色隧道,蔭涼的樹蔭配上蟲鳴鳥叫,讓人心曠神怡,而這裡也是有名的-千人躺,每個來這裡的遊客就是要"躺一下",感受鹿野最舒服的環境,是其他的自行車道體驗不到的喔!還有很古老的日式建築,濃濃的日本味也是每個遊客的拍照景點,另外就是證嚴法師的駐息地-崑慈寺,都是很有特色的在地景點。

鹿野高台  從龍田村沿著指標一路往高台走,只見地勢逐漸升高,經過高台茶葉展示中心後不遠,好大一片綠草如茵的寬廣草坡隨即映入眼廉,這就是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規劃的高台飛行傘訓練示範場。登上草坡最高處的高眺亭,整個高台地區與卑南溪谷底的景色,盡在眼前,一覽無遺。沿著道路走到南方盡頭的福鹿山休閒農莊,馬路對面就是飛行傘起跳點,也是飛行傘好手們大展身手的地方。乘著南風在空中遨翔,飽覽大地美景,有如飛鳥般御風而行,難怪近年來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台東鹿野高臺1  鹿野高台:高台地區屬於鹿野鄉永安村,是龍田北側的一處高地,海拔約350公尺。由於此地特殊的地理條件,因此成為東部一處優良的天然飛行傘運動場地。每當45月到10月間的南風吹起時,就是高台地區適合進行飛行傘活動的好時機。布農部落  布農部落: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是中央山脈腳下的一個美麗部落,這兒是布農族人的家園。傳統的布農族人以狩獵與簡易的農業為生,但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他們卻因過去許多不當的政策措施,喪失教育、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機會,成為漢文化主流社會的邊緣人。 10多年來,從一片遍布石塊的荒地到現在規劃有部落劇場、編織工作坊、原住民現代藝術中心、咖啡屋、民宿、餐廳、牧場、河堤公園等等完善的設施,從1個工作人員到現在90位專職員工、40位兼職員工以及數不清的贊助會員,布農文教基金會在白牧師的帶領下,一步步達成推動原住民教育關懷、產業發展、社會福利與藝術文化等使命。這份用心與成就,著實令人動容!展望未來10年,白牧師更提出了「布農世紀之夢」,規劃設立布農農牧場及農特產加工廠、原住民戒酒中心、老人村、中輟生的中途之家以及喜憨兒天使之家,希望能幫助更多布農族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延續生存命脈,重建自己的部落文化。   布農部落6

布農部落3  

td16

td24

td11

td01  台東鐵道藝術村: 歷史、藝術、休閒合一的月台擁有80年歷史的臺東火車站功成身退後,搖身一變成為歷史建築、藝術、旅遊休閒的多元文化空間-臺東鐵道藝術村,各類型的藝術家、藝術團體群聚、整合、交流,藝術能量已然在此聚集、發聲。臺東鐵道藝術村原味重現車站、月臺、機關庫、三角線迴車道、轉車臺、貨運倉庫,仍然保有完整而典型的早期臺鐵車站風貌,極具發展遊憩觀光的潛力與價值。沿著木棧道行走,觸目所及盡是開闊的綠色草地,筆直的鐵軌向前延伸、交錯、再向前。月臺寧靜無聲,少了上下車旅客的人聲鼎沸,偌大的車站以無聲取代過往繁華,充滿懷舊的氛圍。鐵軌上,光華號靜靜地停在時間凝結的那一刻,這裡是已經停止營運的臺東舊站,也是臺東鐵道藝術村。 功成身退的車站改頭換面,成了臺東鐵道藝術村,整合了臺東地區的藝文展演活動、鐵道文化及旅遊觀光資訊,將這處走入歷史的鐵路地標,加注文化藝術活力,成為臺東市區必遊的景點。 倉庫藝術現在正流行!原本的鐵路貨運倉庫,變裝之後,成為駐站藝術家的創作空間、藝文教室及成果展作品陳列室,並且定期對外開放,讓藝術愛好者貼近藝術家生活創作、創作生活的真實面貌。車站大廳設立旅客服務中心,並陳列鐵道文物、紀念品及藝文展示,這裡也是單車道的起點,鄰近的鐵花村、臺東故事館誠品書店加上鐵道藝術村,讓這一區不但是平日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更蘊含鐵道文化與人文藝術,有機會來臺東市,請記得走進這新舊交融的空間。td05

台東鐵花道藝術村1

台東森林公園琵琶湖1  台東森林公園 開闊的臺東森林公園距離臺東市僅幾分鐘車程,沿著馬亨亨大道即可到達,是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公園,沒有過多的人工造景,觸目所及盡是讓人心情舒暢的自在氛圍。滿是綠意的臺東森林公園,非常適合騎著單車悠遊,享受一場與自然共舞的時光。台東森林公園琵琶湖2  美麗的臺東森林公園擁有一整片濃密的木麻黃,因此又有「黑森林」之稱,這片優雅的樹林與海濱公園連成一氣,成為臺東市最大的公園。木麻黃細長的枝葉隨風搖曳,綠意迎面而來,騎著單車,隨著眼前的小徑任意恣遊,看著慢跑的人,散步的人一一經過,這裡可謂是運動者的天堂。t4  森林公園共有三處湖泊,琵琶湖、活水湖以及鴛鴦湖。

t3  沿著單車道往南騎,幾折蜿蜒迴轉的車道一出來,就是美麗寧靜的琵琶湖。琵琶湖為一天然湖泊,因潮汐調解因素自然形成,是一個珍貴的河口海濱濕地,由卑南溪地下湧泉不斷冒出所形成。在這如詩如畫的秀麗風光裡,彷彿走入莫內的畫裡,愜意地在湖畔行走,品味因陽光照射而幻化多彩的湖面,抬頭欣賞蔚藍的天空,或是靜靜地坐在涼亭裡,享受寧靜的時光,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離琵琶湖不遠,有個活水湖,活水湖是一人工湖泊,面積相當遼闊,是臺東每年舉辦龍舟競賽、全國鐵人三項等大型體活動的場地,親子戲水區也有固定開放時間可以使用,很適合夏天到這裡來親水消暑。
往西沿著單車道騎,越過重重樹林,便來到鴛鴦湖,也可以沿著濱海線,一邊欣賞太平洋風光再進入森林公園。鴛鴦湖結合休憩運動與濕地生態,廣大的綠地湖泊以層巒疊翠的岸山脈為背景,更加詩意盎然,傍晚時分,平靜的湖與夕陽、白雲,交織成一片動人的黃昏景象,倚著湖邊的木欄,涼風習習,臺東森林公園不止能慢慢地走上一整天,也值得你永遠回味。

朗克徠爵民宿1  台東風車教堂:第一次聽到朗克徠。爵風車教堂,這名字真是異國的浪漫,又位在射馬干山上,於是我充滿了無數的幻想。但是這個幻想在開始爬山坡後瞬間有點凝結,因為這坡還真陡,比較少開車的人可千萬要小心,不過到了莊園後,看到一望無際的知本市區,西班牙風車建築,山泉流水造景,剛才的緊張感瞬間都消失了。朗克徠爵民宿3

台東小黃山利吉惡地A  利吉惡地、小黃山:利吉惡地位於台東市北郊的卑南溪畔,沿著台東大橋西側通往利吉村的鄉道往北走,過了利吉大橋後約400公尺,可以看到路旁出現一大片佈滿雨蝕溝的不毛山壁。這兒就是素有「台東地質國寶」之稱的「利吉混同層」露頭。 利吉混同層是由顆粒極細的泥岩所組成,其中混雜許多黏質礦物,因此它的孔隙很小,滲水性及透氣性也很差。雨水只能沿著地表侵蝕,沖刷成一條一條的雨蝕溝,進而形成眼前這一大片面貌猙獰的惡地面貌。五節芒、銀合歡、相思樹和車桑子是這兒最常見的優勢植物,它們多半生長在堆積了大量崩塌土石的下層;黃連木和台灣蘆竹則生長在崩移面及雨蝕溝的上方。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這兒設置了涼亭、木棧道及解說牌示。沿著木棧道深入利吉惡地,猶入走入一條天然的地質史展示走廊。數千萬年前埋藏在深海之下的沈積物,如今活生生地聳立在眼前,令人印象深刻。 與利吉惡地相隔著卑南溪的對面山腳下,有一片寬達兩公里餘的斷崖景觀,這是屬於中央山脈末端的卑南礫岩遭到雨水沖刷後形成的,俗稱「小黃山」。不同於利吉惡地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前緣,卑南礫岩則是屬於歐亞大陸板塊的一部分,因此前來利吉惡地一遊,就如同來到一處可以觀察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運動的天然地質教室一般。台東小黃山利吉惡地2

卑南大圳公園

卑南大圳公園1  卑南大圳公園:卑南大圳堪稱臺東最大的水利工程,與鄰近的利吉惡地、小黃山位在相同的地帶。卑南大圳引進卑南溪,將之灌溉整個臺東平原,全長9公里餘,呈現「排梳型」的分布結構,是一條水利兼具防洪功能的灌溉溝渠。

卑南大圳是一個具有歷史的水圳,它最早建於明治31(1898),經歷多次更修。當時的卑南鄉屬於特別行政區,漢人禁止進入開墾,直到昭和11(1936),日人為求軍糧補給再次整修,昭和16年竣工,水圳規模擴大,才有大批漢人移入,建立聚落。 儘管水圳在農業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綠意盎然的水圳已逐漸成為記憶。臺東農田水利會有鑑於卑南大圳水利用地的面積廣闊,再加位於臺東著名的小黃山及利吉惡地地形兩個知名景點之間,倘若只是任其荒煙漫草,相當可惜,因此決定以生態多樣性的理念來整修,特別加強綠美化及休憩設施。如今,卑南大圳水利公園已不再被遺忘,在都市裡早已絕跡的農村風情,這裡,可以找回。在這片開闊的土地上,騎著單車,飽覽水圳周遭的農田景致,想像早年卑南水圳運作的情景,感受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的故事。卑南文化公園2  卑南大圳公園:成立於民國79年的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公園,並在鄰近的康樂車站南側,興建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以保存國家級文化資產。遺址範圍廣達10萬平方公尺,為迄今台灣考古史上,最大、最完整的史前人類遺址;出土文以石器、玉器、陶器為大宗,從遺物豐富的造型、精細的手工,和死後厚葬的習俗,不難窺見當時高度的文明。這裡也是台東市郊新興的夜景觀賞勝地。 卑南遺址為全台規模最大,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遺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遺址。文化公園座落於卑南山丘陵下的河階地,佔地十八公頃,緊鄰的月形石柱區是國家一級古蹟。

該公園最大的特色是持續的進行考古發掘,一方面成立遺址保存館對外公開展示,達成學術研究、遺址保存、推廣教育多重功能。此外寬廣草坪公園植栽綠化,也成為民眾休閒最佳去處。卑南文化公園8

阿力曼鸞山森林博物館1  阿力曼、巒山森林博物館:巒山部落居民以布農族為主,他們原居住於海拔一、二千公尺左右的內本鹿地區,日據時代被強迫遷村到兩、三百公尺的現址。  鸞山,布農族人稱為Sazasa,意即「這是一個甘蔗會長得高、動物會活躍、人會活得很好的一塊地」。從台東市區到巒山部落大約要40分鐘車程時間,位在海岸山脈南端都蘭山麓的巒山部落擁有一片壯觀的森林,這也是目前台灣中低海拔僅有保存最為完整的楠榕混生林帶,常可見數十人合抱規模的大榕樹,大小楠木和榕樹估算約兩千棵以上。

森林博物館有多大?「巒山森林博物館」館長的阿力曼最常回答就是:「森林博物館沒有大門,大門就在人們的心裡!」只要是願意保護土地的人,就能為土地開門,「心有多寬,森林博物館就有多大」。阿力曼鸞山森林博物館  森林博物館體驗費用參考

1.一日遊體驗:

1500/人,包括森林博物館導覽、鸞山風味餐、清潔費、打麻糬、種樹

2300/人,包括森林博物館導覽、清潔費、種樹 

2.二天一夜山林體驗:2200/

21夜,2風味餐、1早餐、1天住宿、部落講師、1天夜間體驗課程,以及體驗材料費、體驗傳統打麻糬等費用〉

※ 預約制:

請電話0911-154-806  或網路sazasa2003@yahoo.com.tw預約,森林博物館 阿力曼館長

※ 總量管制:

*接待人數以100人為限,遊覽車、中巴遊覽車、自用車一律停置鸞山派出所廣  場集合,再由部落接駁車引導至森林博物館。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1  台東史前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分為本館和卑南文化公園兩部份,本館位於台東市康樂車站南方,基地面積約10公頃,卑南文化公園位於臺東新站兩側,面積約18公頃。史前館的籌建緣於民國36年南迴鐵路台東新站及調車場興建工程,在卑南遺址的範圍發掘出大量的石棺墓葬群。卑南遺址是台灣考古史上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遺址,更是東南亞及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為保護此一珍貴的遺址,卑南遺址上的月形石柱經政府公告為一級古蹟,並規劃成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然而,為減低建館工程對遺址的傷害,將遺址地區規劃為卑南文化公園,並將本館興建於南迴鐵路康樂站之南側,為台灣史前文化的保存與研究奠立持續發展的基礎。史前館是國內博物館中環境最為優美,展示最具本土特色的博物館,其第一期展示讓我們瞭解到台灣的自然史、史前史,及台灣南島民族的文化與發展,充分展出台灣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的菁華。而卑南文化公園是一座現地發掘、展示的遺址公園,園區裡有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生態,使公園成為一個環境再現的自然公園。

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

太麻里金針山青山農場

台東太麻里金針山1  台東太麻里金針山:台東縣太麻里山因盛產金針花而又名金針山,位於太麻里地區的小山區上,高約1300公尺,往金針山的路上,都設有貼心的觀景涼亭休息處,讓上山的遊客可以將台東的美麗盡收眼底,山陵上還設有觀景平台,可以眺望太麻里三角洲、太平洋等壯闊景觀,天氣晴朗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綠島、蘭嶼、以及東太平洋沿岸的美麗景致,雖然海拔不高,但卻可以飽覽整個台東美景,是許多初學的登山客喜歡來爬山的地方,也有許多遊客騎乘單車、機車來此處觀賞美麗風景。每年的8~10月是金針山花開的季節,金針山原名萱草,每朵花盛開的時間都只有一天,因此又被稱為一日美人,每到夏天,一大片澄黃色的花海在風中搖曳,讓人置身夢境中的浪漫,讓每每來這裡的遊客陶醉不已,令人難以忘懷,因此一日美人的金針山,就在遊客的驚呼中散播開來,成為來台東旅遊時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

花季充滿金針山,四季風情皆不同

金針山不只有金針,這裡四季皆有不同的面貌,1~3月是櫻花、杏花的開花季節,4~6月為繡球花、野百合的季節,7~10月為金針花季,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風情,尤其是野百合盛開的季節,一大片的野百合將整個山頭佈滿了夢幻的白色,好像來到童話世界般的美麗,還有春天的花季,可以觀賞到各種不同顏色的花,爭奇鬥艷、燦爛奪目,喜愛看花的您,絕不能錯過金針山,每一季節都有不同的花海露臉,值得一遊。金針山這裡也有許多著名山產小吃,新鮮高山蔬菜、野生愛玉、茶葉、水蜜桃、甜柿、金針等,都可以來品嘗,每一種鮮度都很夠味,是來台東這裡才吃得到的名產。

aaa1  台東星星部落:很難再有一片天空還能清楚地看到天文星座的構圖!因此也特別顯現出星星部落景觀咖啡的夜景讓人難以忘懷。如果用說的可以道出這裡的驚嘆,那就不是星星部落 ... 位於台東197縣道附近小山之上的#星星部落#咖啡屋是一處欣賞台東夜景最佳的地方。咖啡屋前院是一片斜斜的草原正對著台東市, 眼前的台東市燈火通明道路與路燈構成放射狀的星星圖形,風中的燈光微微顫動宛如天空閃爍的繁星。aaa2

帛琉男人館  台東帛琉男人館:從台東森林公園裡的琵琶湖順著步道往前行,出了綠水橋,眼前就是海濱公園。大片草皮映著藍天與湛藍海洋,您應該不知道下面是垃圾掩埋場吧!在戒嚴時期,大家都知道海邊是被禁止靠近的,甚至成為先人最終去處或是垃圾掩埋場,所有的鄰避設施都往海邊放(在海濱公園的南方還有一處已完工多時卻仍爭議不斷無法使用的垃圾焚化廠)。這幾年在城鄉風貌的改造下,遷移墳墓,在垃圾場上覆土植草,以重返「自然、生態、極簡」的作法重新賦予海岸新生命。

海濱公園除了白橋、公共藝術之外,有一棟Abai海濱部落,是2001年由帛琉政府派工匠前來建造,建材也取自帛琉的傳統建築--男人會館(Abai House)。這棟男人會館依據傳統工法施作,高尖造型覆上看似棕梠葉的屋頂(官方資料說是紅樹林葉,我是懷疑啦!)以原木搭接沒有一根鐵釘的樑柱,彩繪著色彩鮮豔的圖像。帛琉男人會館列為女人禁地,據說是只要女人一進入會館就會變成石頭,也因它是男人聚會的場所,所以名為『男人會館』。說是帛琉因為沒有文字,因此男人會館上以畫圖來紀錄生活,在會館裡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海中生物以及捕魚過程的圖案,淺顯易懂,而最醒目的就屬公雞與女人圖像。帛琉屬於母系社會,從建築可以看出對女人的崇敬之意。入口的屋簷下彩繪著非常誇張大張雙腿的女人圖像,表示男人就算要進入專屬空間領域,也必須從女性胯下過,可見帛琉女性地位之崇高。寶桑亭

國際地標  台東國際地標:融合地景與公共藝術的魅力亮點,豎立在臺東海濱公園的國際地標,融合地景與公共藝術,標誌臺東獨特的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獨樹一格的藤編屋頂造型讓人眼睛一亮。國際地標靜靜佇立海岸,白天,它迎接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夜晚,暈黃燈光照耀,輝煌燦爛,彷彿期盼著世界的眼光。臺東是一塊不同族群交會與融合的土地,國際地標兩端分別為一道斜坡與階梯,以此象徵兩股力量的匯集,屋頂使用圓型代表團結,呈現生生不息、在地著根、向上提升的生命力。 國際地標座落在臺東海濱公園,園區內有人文主題步道、劇場、廣場、湧泉地景以及公共藝術,是一處以「人」為主的空間,空間設計與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相互呼應,人們可以在這裡佇足聽濤、賞海,感受海洋氣息,清晨時分,與國際百年地標一起迎接曙光,開始活力的一天。這裡也是藝文表演的絕佳舞臺,音樂與海潮聲交織成動人的樂章,舞臺下的聽眾隨著音樂搖擺身體,一起享受音樂無國界的自由氣氛。 國際地標結合人、海、文化、歷史等意象,賦予海濱公園全新的生命,黑夜白天各有獨特風華,請你一起來感受。

國際地標1

國際地標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資遊(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