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旅遊怎麼玩?慢遊?每個點都停留超過一小時、細細品宴,如此安排路線一天最多能玩到天祥),每個點必玩(大小點都不錯過,如此只能蜻蜓點水,照相、打卡到此一遊),深度探索只少要安排二日,可夜宿「布洛灣山月村,晚上可參加當地原住民活動,深刻體驗太魯閣人文,或者是住在較奢華五星級「晶英酒店」,當然也有廉價的「天主教堂民宿」、救國團中心等等......

 

 春季季節玩法:

3月下旬~4月中旬水蜜桃花季、櫻花季蓮花池、中橫公路的天祥路段

★ 夏季季節玩法

5月下旬~6月上旬紅毛杜鵑花季、玉山杜鵑花季、南湖杜鵑花季審馬陣山一帶、合歡北峰、南湖群峰、合歡東峰、奇萊主、北峰稜脊西側崩崖

6月中旬~7月上旬臺灣百合花季多加屯山、合歡山山區

6月中旬~10月中旬溪流景觀立霧溪上游流域、南湖溪、神秘谷

6月中旬~7月中旬稀有植物花季南湖山區、奇萊山區、清水大山

6月中旬~8月上旬虎杖花季、碧綠的高山草原景觀合歡山山區、審馬陣山、奇萊群峰

★ 秋季季節玩法

10月下旬~11中旬楓葉秋紅景觀林道沿線兩旁、中橫公路的大禹嶺至天祥路段

11下旬~12下旬霜景各山區的岩屑地地表

  冬季季節玩法

 12月下旬~隔年4月上旬雪季南湖山區、合歡山山區

 

行程規劃  

  行程路線規劃:

花蓮市區出發(一日深度遊、行程時間8~9小時) → 清水斷涯、臺灣八大奇景 → 太魯閣遊客中心(聽取多媒體介紹簡報、沙盤地形) → 砂卡礑步道 → 長春祠→ 寧安橋(不洞明王) → 溪畔水力發電場 → 布洛灣台地(山月村太魯閣族風味餐) → 燕子口步道 → 流芳橋 → 慈母橋(青蛙石傳說) → 岳王亭 → 綠水合流(綠水古道) → 綠水休憩站(午茶時間) → 天祥(祥德寺) → 白楊步道 (一日遊終點)

  深度行程路線延伸:

延續上條路線 → 天祥 → 文山野泉 → 蓮池步道 → 西寶國小 →豁然亭(豁然亭步道)

 

旅點特色  

清水斷涯、臺灣八大奇景

清水斷涯   說明:霧帷越來越高,時而隱藏、時而露出山峰、山頂與峽谷。玫瑰色的陽光越來越寬闊,刷出淺薄、光亮的雲層面。白日早已掃除黑夜,最後,山巒清楚而顯著。一群長薄而雪白的雲靜靜地懸浮、滯留在半空,遮住山巒的面貌。在有知的世界中,最高的海崖就在我們眼前揭開面貌,它是壯麗的。很少有懸崖能比美國加州優勝美地更驚人;……但這些,在巨大斷崖的福爾摩沙旁邊,都變得渺小而微不足道。」(1882年馬卻沙寫,劉克襄譯,摘自《後山探險》台灣八大奇景之ㄧ的「清水斷崖」是整個蘇花公路上最美的地方,斷崖幾近九十度角,從海平面聳立而起,最高達一千二百公尺,是世界罕見的「海崖」,而所謂的清水是指和仁到崇德路段。

太魯閣遊客中心(聽取多媒體介紹簡報、沙盤地形)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說明:進入太魯閣公園之前,我們強烈建議先來到總面積約三公頃,台地上設置了遊客中心,遊客中心展示館內有「生態遊憩館」、「兒童環境教育館」、「人與自然館」、「特展室(不定期更新)」,建議遊客在進入中橫欣賞峽谷美景之前,先到此獲得詳細旅遊資訊再上路。

 

砂卡礑步道

砂卡當

砂卡當1   說明: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六十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但植物生態卻呈現出乾濕兩型的特色。坡度較緩的地方,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動植物生態豐富,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礑步道平緩易行,除了可沿途作自然觀察之外,步道全線亦設置十餘座大小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還有幾處親水小徑可以直下溪谷,觀察溪流生態及岩石的紋理,聆聽自然美妙的樂音。 

 

長春祠

長春祠1  

長春祠3   說明:矗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階的長春祠,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公路局取名為「長春飛瀑」,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 長春祠供奉著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殉職的225位築路人靈位,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圖像。 民國69年長春祠首次坍塌,民國76年峭壁崩坍,落石擊毀祠體及周邊建物設施,於民國85年完成重建,翌年才重新對外開放。祠後峭壁闢有階梯,循階而上沿途經觀音洞、太魯閣樓、鐘樓、再過一吊橋可至禪光寺,俗稱為「天堂步道」

 

寧安橋(不洞明王)

寧安橋   說明:寧安橋長達八十二公尺,是當時台灣最長的單孔橋。周圍山林環繞,景觀美不勝收,附近 有一座不動明王廟。不動明王廟的來源眾說紛紜,有的說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也有 人說是原住民山胞害怕地震,所以蓋了不動明王廟來鎮山,

另一種說法是中橫開建時,天王橋 遲遲無法完工,直到不動明王託夢將廟蓋在橋下,天王橋才完工。姑且不論傳說如何,將廟建 在橋下,在台灣是少見的做法,經過不動明王廟時,可以特別留意這個不一樣的廟宇。

 

溪畔水力發電場

太魯閣溪畔   說明: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布洛灣台地(山月村太魯閣族風味餐)

布洛灣山月村

布洛灣   說明:這裡是個遺世獨立的台地,台地四周完全被清翠的山嶺包圍,時間在這裡 緩了下來,天空燕群啁啾聲與蟬鳴是悅耳的背景音樂,天氣乍晴,飄著幾躲白雲,世居此處的原住民似乎像是生活在桃花源裡,我們推薦各位賓客來此用餐,除了能品嚐泰雅族人道地風味美食,在滿足味蕾之同時,還能感受難得清幽,這裡主要供應簡餐:最低280/人、至最高580/人,飲料咖啡無限暢飲

 

燕子口步道

燕子口步道

燕子口步道2

燕子口步道3   說明:燕子口到慈母橋這段為太魯閣的精華區,渾厚雄偉的斷崖峭壁,彎曲高聳的峽谷,曲折山洞墜道。由燕子口人車分離步道前行,可見大理石峭壁上分布許多洞穴,山谷飛翔的燕子,便在洞中築巢而居,吸引觀光遊客前來觀賞。約行500公尺即靳珩公園這座小公園是為紀念當年開鑿此段工程而殉職的段靳珩先生及數位同仁而建造的,由公園處眺望峽谷,有一巨大的岩石,宛如印第安人的側面像,大自然精工打造的唯妙唯肖。沿公路至慈母橋沿途,眼前所呈現上千萬年的河水沖蝕而形成的天然雕刻大理石高聳峽谷,不得不讚嘆造物者的巧奪天工!

 

流芳橋

流芳橋   說明:位於中橫公路176.5K處,錐麓斷崖與九曲洞之間,立霧溪至此有一個九十度的大轉彎,流芳橋就在這裡橫跨過立霧溪峽谷。 站在橋西端兩層的觀景平台上,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向東望去,左右兩岸山壁矗立,遠處是聳立的高山,溪流一路奔騰而下;與燕子口、九曲洞所看到的峽谷景觀,視覺感受迥然不同,竟神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標誌高山深谷的意象。

 

 慈母橋(青蛙石傳說)

慈母挢、探索所青蛙石传说   說明:慈母橋跨於荖西溪之上,紅色斜張鋼橋配上白色大理岩護欄,大跨徑的橋身設計,一眼望去,磅礡山勢配上險峻河道,氣勢襲人,身上不禁有一股巧匠與神工的抗衡之美!站在橋上,往山邊望去,巨石奇岩綿延往河道漫去,動魄的想像立即竄入腦中,是何等的驚天之力,才能把如此巨岩,從山際投入河川?僅僅就眼前一目,寧縊之景,引出砰然之聲不絕於耳!

順著河道走勢望去,可望見蘭亭,蘭亭為先總統經國先生紀念其母親而立,蘭亭建於名為青蛙石的巨石之上,青蛙石盤踞在慈母橋南側下方,巨石底部是白色大理岩,上層則是灰綠色的綠色片岩,造型奇特,會讓人聯想成綠背白腹的青蛙;站在蘭亭中,望向慈母橋,藍天為頂,綠山為景,暗蔭略掩,紅色大橋就潛身在藍、綠、蔭之間,心靈不禁沉澱,如心止水,靈止波;您如果來到了慈母橋,幸運又遇到作美之天氣,請一定要來靜觀慈母橋,享受絕色之悠情!

 

岳王亭

岳王亭   說明:綠水以東約500公尺另一側有處的高地上,有座綠頂白柱的涼亭緊鄰立霧溪,名為「岳王亭」。岳王亭對岸有一線瀑布,從高處垂直往下落入立霧溪中,吊橋橫過立霧溪,可直上研海林道,是早年伐木時人員進出的通道,但因吊橋老舊,已成險橋。岳王亭因為處高地所以也是欣賞立霧溪溪谷很好的地點。 

 

綠水合流(綠水古道)

綠水古道   說明: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由於此段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因此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它規劃成步道。路徑寬約2公尺,大致維持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寬度,全線平緩易行,是條老少皆宜的景觀步道。 步道入口位於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旁,茂密的森林、斷崖地形、岩生植物、人文遺跡都是其特色。綠水步道可以體驗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人文特色,也可以觀察步道上特殊的植物生態。走在這條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步道上,有如走在先人的足跡上,讓人引發思古之情。 站在斷崖上,可俯瞰立霧溪谷與綠水河階。各種岩生植物,在岩壁上展現堅毅的生命力,其中太魯閣櫟更是台灣珍貴稀有的植物。 綠水步道,綠水曾是太魯閣族人的陀優恩部落,現今的地質地形展示館,早年相繼作為花蓮縣政府太魯閣風景區管理所、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太魯閣警察隊的辦公室。綠水步道一般從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旁出發,在步道後段與產業道路相銜接,最後於合流露營區附近回到中橫公路。

 

綠水休憩站(午茶時間)

太魯閣綠水休憩區

天祥(祥德寺)

天祥   說明:天祥,太魯閣人稱為「塔比多」,「塔比多」指的是山棕,由此可判斷早年這裡應長有大量山棕。日據時代曾設佐久間神社,中橫公路開通以後,在此設立文天祥塑像,並更名為「天祥」,天祥位於中橫公路東段,約距太魯閣19公里處。大沙溪與塔次基里溪在此匯集成立霧溪,經河水長年的堆積侵蝕,造就了多層河階地形,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中的重要遊憩據點。此區腹地廣闊,餐飲店、飯店、公車站、停車場、郵局等一應俱全。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設置管理站,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西側的晶英飯店,為國家公園中唯一的觀光型大飯店,也儼然成為觀光據點;後側上方有天祥基督教堂,另一端靠近青年活動中心,還建有天主教堂。 走過普渡橋,沿祥德寺步道行走,有26台尺高的白衣觀音像、七層高的天峰塔,有莊嚴的地藏菩薩像,和宏偉的大雄寶殿,可以感染清思佛理的氣息,若您想與山林對話,或蟄伏、或穿梭闊葉林帶的鳴蟲、飛鳥、舞蝶,必不會讓您敗興而歸,幸運的話,還有太魯閣大戟及太魯閣櫟兩種稀有植物來相會。 

 

白楊步道(水濂洞傳奇)

白楊步道1

天祥新白楊步道

白楊步道2

白楊步道水濂洞   說明:白楊步道,塵封多年的白楊,終於在近年又重新開放,「白楊步道」是1984年台電為了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沿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所闢建的施工道路。從入口到「水濂洞」,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座黑暗的隧道,每座隧道口都有標示行程及隧道的長度。出第五座隧道後,過橋左側即是從懸崖流下的「白楊瀑布」(達歐拉斯瀑布),瀑布分為好幾層,上層瀑布受強風影響,形成往上飄浮的飛瀑奇觀。過吊橋的涼亭上,欣賞壯麗的山景,溪谷中歷經千萬年被擠壓形成的褶皺紋路,灰白色的溪水證明河流還繼續不停的被切割。當過第七座隧道後將抵達步道終點,「水濂洞」,洞口不斷的流出清水來,換上愛心雨衣,循著洞口右側進入,享受被水淋的滋味。

 

一日遊深度之旅(延伸路線)

文山溫泉(太魯閣最大的野泉)

文山溫泉   說明:文山溫泉」雖然發現甚早,但因位於險峻的溪谷,交通不便而受人忽略,直到中橫公路通車後,才漸受重視並積極開發。「文山溫泉」可說是台灣溪谷溫泉中最具風情的溫泉之一,其泉水由大沙溪畔的大理石岩壁中噴湧而出,縷縷的熱氣,向上蒸發、迷濛、消散,大沙溪峽谷峭壁千仞,氣勢磅礡,兩側山壁寬度不及數尺,由溫泉湧出處往上眺望,形成壯麗的一線天景觀,而週遭白天與夜晚的景觀更是各具風味,夜深人靜的時刻來此泡湯,聽著大沙溪潺潺的水聲迴盪在兩側峭壁之中,仰望著天空中隱約閃爍的點點星光,如此天然的樣貌,沒有任何裝飾,加上周圍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富有神秘風 彩且獨具野趣風味的一處野溪溫泉。

 

西寶國小

西寶國小1

西寶國小   說明:西寶國小的開放式校園、特殊的建築造型、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都是他的特出之處,六角型的甚至還在 2003 年獲得台灣建築首獎,它更是全台唯一於國家公園內設校的小學。論到西寶的歷史,西寶國小原為花蓮縣秀林鄉富世國小的分校,校內的學生多為開拓中橫老榮民的孩子與當地太魯閣族的孩子,以其地理位置的特殊與多元的文化背景,在經過一年多的評估之後,決定將此分校提升為「西寶實驗小學」。一如西寶國小的願景,「自主、卓越、尊重、快樂」完全不同於一般學校八股無趣的校訓,相反的,直率表達出這所學校成立的目標與宗旨。

 

   歷史與人文:

 

根據文獻記載,太魯閣的山林交織著猶如蛛網般的古今道路系統,有原住民的獵徑、清領時期的北路、日治時代的合歡越嶺古道及臨海道、戰後的蘇花公路、中橫公路、台電施工道,以及國家公園的健行步道等,其中,有的路早已隨著時空的流轉而隱沒於今日的地圖上。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最早的一條官方修築的路北路,即清同治十三年(1874)因牡丹社事件,清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工作,闢築北、中、南三路,其中的北路即今稱之為蘇花古道。北路北起蘇澳,南迄花蓮志學(昔稱吳全城),全長一百七十四公里,費時半年,清領時期北路的開通,開啟了漢人大量入墾花蓮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蘇澳、花蓮間修建橫越清水斷崖的臨海道路,戰後,將原有臨海道路加以整修,改名為「蘇花公路」。不同時期的蘇花道見證著不同族群進入東台灣的過往,以及花蓮地區的開發史。

大正三年(1914),日人為發動太魯閣戰役而闢築的「合歡越」,由花蓮的太魯閣至南投的霧社,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濫觴。昭和八年(1933),為發展觀光著手修築「合歡聯絡道路」,越二年(1935)改名為「合歡越道路」,全程步行約需四天,是當時台灣熱門的登山健行步道;昭和十五年(1940),為了開發立霧溪的砂金與電力,開鑿發電道路(仙寰橋至溪畔)與產金道路(溪畔至塔比多),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而終止,產金道路僅通車至合流。

而穿越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堪稱是一條手工雕鑿而成的公路,也是台灣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公路。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七月七日正式開工,每日動員五、六千人同時在不同的區段施工,期間經常受到颱風、地震與豪雨的威脅,時聞人員傷亡,工程及器材損毀,耗費四億三千萬元,費時三年九個月又十八天,終於在民國四十九年(1960)五月九日全線通車,其主線東段起自太魯閣閣口,溯立霧溪而上,經長春祠、溪畔、靳珩橋至天祥,再沿大沙溪左岸至文山迂迴山腰,經西寶、洛韶、古白楊、慈恩、碧綠、關原、大禹嶺至東勢,是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之主要道路,這一條血淚交織的公路,讓世人得以一窺太魯閣磅礡靈秀的美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資遊(L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